1998年法国世界杯决赛,齐达内用两记头球为高卢雄鸡奠定胜局,而站在他身前的9号前锋却屡失良机——斯蒂芬·吉瓦尔什,这位两届法甲金靴得主,为何在职业生涯最高舞台上沦为\"最弱一环\"?
1970年出生于法国孔卡诺的吉瓦尔什,职业生涯起步堪称\"寒酸\"。25岁前他甚至未曾踏足法甲,长期混迹于低级别联赛。与同时代的维埃里、罗纳尔多等天才相比,他既无爆发力也无顶级射术,唯一优势是永不言弃的斗志。
转机出现在1994-95赛季,效力法乙甘冈的他单季轰入23球,终于引来欧塞尔队的橄榄枝。然而初登法甲的他水土不服,首赛季仅入3球惨遭清洗。谁也没想到,转投雷恩后他竟迎来爆发——1996-97赛季以22球穿上法甲金靴,次年回归欧塞尔再夺金靴(21球)。这种\"草根逆袭\"的剧本,让他顺理成章入选了法国世界杯阵容。
当时法国队锋线已有亨利、特雷泽盖等新星,为何雅凯坚持重用吉瓦尔什?答案藏在战术板里:
支点作用:他擅长背身做球,能串联齐达内与中场
跑动覆盖:场均12公里的拼抢弥补了德尚偏守的442体系
经验优势:28岁的他比20岁的亨利更适应大赛节奏
但理论终归是理论。世界杯开打后,这位法甲射手王竟陷入离奇\"球荒\"——小组赛对沙特空门踢飞、淘汰赛多次浪费单刀。最讽刺的是决赛对阵巴西,齐达内两次喂饼到嘴边,他却将必进球悉数踢偏。若非后卫线超神发挥,法国险些因锋无力葬送冠军。
世界杯后,试图证明自己的吉瓦尔什转战英超纽卡斯尔,却沦为阿兰·希勒的替补;短暂流浪苏超后重返法甲,状态已断崖式下滑。这位曾单赛季制造30+进球的射手,最终在33岁黯然退役。
当球迷调侃\"齐祖带不动吉瓦尔什\"时,或许更该思考:一个两夺金靴的前锋,为何在国家队突然失灵?是雅凯选人失误,还是现代足球对前锋的要求已远超进球数据?
更值得玩味的是,当今足坛仍有无数\"吉瓦尔什式\"球员——联赛大杀四方,欧冠原形毕露。这不禁让人质疑:在商业化联赛与国家队大赛之间,是否存在着我们尚未参透的竞技密码?而对于那些\"体系球星\"来说,究竟该感谢时代给了他们机会,还是怨恨时代暴露了他们的局限?返回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