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来说,季前赛的强度都不会很高,所以尤其对于豪门球队来说,表现好的地方需要谨慎看待,反倒是表现失准的环节,更需要严肃面对。
而在这场阿森纳对阵热刺的比赛,由于加上了德比的元素,强度不错,双方也基本展现出了新赛季初段的战术思路。
可以说,热刺正在重归正常,阿森纳却依旧在走向极端。
开场之后,阿森纳这边的节奏提得更快,很快就在前场进行了抢攻和压迫,这是原因之一,但即便纳入其中,你也可以感受到,热刺对于后场地面出球的执念,已经没有那么高了,长球说起就起:
这是从波斯特科格鲁到托马斯-弗兰克的一个清晰变化,尤其是考虑到托马斯-弗兰克在布伦特福德时期长期依赖这一手段来破解对手高位逼抢,形成自己的进攻,所以在新赛季,更为人高马大的索兰克显然有更大的希望成为首发主力,而不是理查利森。
而在阵地战进攻的时候,中锋位置上的球员没有多少来到强侧进行协助的意思,而是会在后点和弱侧等待传中,也是为自己留出启动空间:
这一布置显然利好于相对身体素质出色的球员。
不过,就此说理查利森和其他没有出场的球员就完全没有比赛机会,倒也不见得,毕竟索兰克也需要帮手,而且弗兰克打过单前锋、双前锋,甚至三前锋,所以如果这些前锋最终留队,弗兰克应该会在边路为他们找到机会。
不过,至少在这场比赛,一个中锋,两个身体素质出众的边路进攻手的配置很清晰,尤其是右路新援库杜斯,依旧展现了自己很强大的人球结合能力:
这场比赛,库杜斯成功过人2次,被对手犯规3次,都是全场最高的表现,地面争抢10中5,所以表现还是很抢眼。
不过,在刚刚到队的情况下,库杜斯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来和队友们进行适应和磨合。
这名球员在阿贾克斯时期的球权比重没有现在这么高,大多时间都作为弱侧攻击手出现在门前和边路,来到英超之后,在西汉姆联展现了自己轻易不会掉球的特质,从而分配到了更多的球权。
这一点完全可以得到理解,但库杜斯自己要把握好其中的平衡,有时把对手吸引到身边来就可以分球了,脚下持球时间过长,热刺的新队友们其实并不能跟上他的节奏。
除此之外,热刺的另一大变化就是攻守平衡回来了。
阵型切换为4231的同时,强侧进攻的时候,弱侧边后卫再也不会参与到进攻端了,而是会收在中卫和中场的身侧,随时做好攻守转换时的准备:
所以在新赛季,热刺的防守显然不会那么脆弱了,中卫、后腰球员的身体负担有望明显减轻,当然了,这也意味着波斯特科格鲁时代,球员状态出色时那样如同洪水过境一般的进攻场面也就不会出现了。
对于中立和对手球迷来说,这可能是一个坏消息,就像今天的阿森纳。
本场比赛,阿森纳一共打出了16脚射门,但其中只有1脚射正,于是因为这次后场出球失误,被热刺吊射破门,进而0-1输掉了这场比赛:
从数据上来说,阿森纳的表现似乎也没有多少可以指摘的地方,看起来更像是因为一场意外而输球的比赛,但是在过程中,阿森纳还是出现了明显的问题。
首先就是全员都变得很大只,尤其是哈弗茨增肌,近景画面里已经变成了这样:
明显比上赛季更宽、更厚,你要说完全没好处当然不客观,比如这次就直接顶掉了范德文:
高球争抢里似乎也有了更大的优势:
但是,增加的体重似乎也已经开始影响他的脚感、协调性和体能状况了,就像这次单刀处理:
包括这次内切顺足射门,整个动作看起来已经有些不协调:
这种失误也很奇怪:
所以,哈弗茨这次增肌的目的,显然更多是为了球队,而自身在大身板下的灵活性,因此展现出来的全面性,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如果能够在这个赛季真的赢下什么东西,增肌可能也是值得的,但如果没有的话,就很难评价了。
这个夏天,阿森纳的转会操作的基本思路,前两天赖斯在采访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:“上赛季我们有几乎一半的比赛都受困于伤病,现在有了轮换阵容,能在不同赛事派上不同球员,这非常好。”
很显然,这就是阿尔特塔对内解释上赛季四大皆空的说辞,这的确是事实,而在战术思路难以变得灵活一点的情况下,阿森纳也的确需要更多的球员,但问题就在于,你需要什么样的球员?
若日尼奥和托马斯离队,阿尔特塔的选择是诺尔高和苏维门迪。
诺尔高就不用多说了,31岁的他肯定是后腰位置上的替补,187cm也符合转播镜头里的观感,而来自西班牙的苏维门迪其实也有180cm,和弗兰基-德容一样,其实也是有一定身板的后腰球员。
根据我们此前在对阵曼联和欧国联决赛上的观察,面对赫伊伦、莱奥这些球员,苏维门迪当然是没有优势:
而由于这个身板基础,他的启动和灵活也不算多么突出,所以在皇家社会和西班牙的后腰位置上,苏维门迪鲜有持球时间过长的表现,鲜有原地摆脱和长距离转移球的表现。
基本上,都是有球就短传出去。
不过,苏维门迪并非毫无优势,他有一定的带球推进能力:
而且在后上的时候也具备一定的冲击力,欧国联决赛的第一球之所以形成禁区内的乱局,就和他的前插有着一定的关系:
所以,小伙子的基本功还是可以的,虽然技术展现上没有特别精湛的地方,但在皇家社会可以有效帮助防守,再加上这个身板,其实是一名有一定全面性的球员。
所以,问题不在球员的身上,而在引进他的阿尔特塔的身上。
在主力阵容当中,双中卫不必说了,身前的赖斯不必说了,右后卫上也有本-怀特,在身边一圈基本都是大个子的情况下,这个后腰位置反而应该寻求更加矮小灵活的点位才能形成搭配,小个子在大个子之间穿梭,大个子借助小个子形成冲击力。
比如你在这个位置上使用类维蒂尼亚型球员,大个子替他承担防守职责,而维蒂尼亚在大个子时间形成润滑剂效果,这才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思路。
然而,阿尔特塔显然不是这么想的。
作为一名巴斯克出身的球员和教练,阿尔特塔有着这样的审美倒是毫不奇怪,征战英超联赛也离不开身体素质的帮助,但中路所有的位置都是如此,延续到哈弗茨也要跟着增肌,直至引进哲凯赖什,未免有些走过头的嫌疑了。
而在这种情况下,萨卡的替补变成了马杜埃凯,一名比萨卡还要高大的替补边锋。
所以在这场比赛,阿森纳在空间利用效率的问题上已经很清晰了:
形成的快攻基本都来自长球,通过地面的提速已经变得很少很少,至于在阵地战的配合当中,反而是这次马丁内利从右侧斜插,经过哈弗茨的做墙打出了一定的威胁:
但马丁内利一场比赛又能有几次来到另一侧和中路队友配合呢?
边锋拉边、中锋牵制的情况下,冲击和提高进攻效率的任务交给赖斯、左后卫,在没有灵活性的帮助下,真的能打出想象中的突出效果吗?
当然了,考虑到有了更多替补选项,尤其是这些替补对位登场的时候,基本不会影响到战术的整体性,应该还是会有一些作用,但能否在最为关键的比赛里给予对手意想不到的打击,这一切都要打一个问号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厄德高和特罗萨德这些球员的重要性,反而在这个夏天过后变得更高了,阿森纳打出高度,确实要靠他们了。
最终,在两支球队都难免滞涩的情况下,比赛最终落幕。
当然了,热刺是因为战术修改和新援加入而被迫滞涩,日后有望变得流畅一些,至于阿森纳,很大程度上是在主动追求滞涩。
一场比赛还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,但在跟踪关注了阿尔特塔已经五年之后,教练自身的压力显然已经上线,这个赛季的阿森纳势必在追逐至少一座冠军,但在这样的战术和审美之下,结果依然很难说。
就像这场比赛的热刺,显然也没有打出弗兰克心中最好的表现,但已经足以给阿森纳送上给一场失败了。